校内各单位:
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入实施“时代新人铸魂工程”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,着力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,不断探索优化加强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。结合学校实际,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,提出如下意见。
一、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,以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为抓手,以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为载体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,提升校园文明程度,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(二)总体目标
通过实施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行动,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不断健全文明素养教育体制机制,推动形成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观念、精神面貌、行为规范和文明风尚,全面提高学生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、法治观念、科学素养、文化涵养等,致力建设环境优美、和谐文明、校风优良的美丽校园。
(三)基本原则
1.科学性原则。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,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习惯规律,因材、因人、因事施教,有计划、分层次地实施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。
2.过程性原则。坚持教育与管理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,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新时代大学生良好风范和形象,及时跟踪反馈实施过程,增强文明素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3.长效性原则。坚持正面引导与依规管理并举、提升素养和革除陋习齐抓,突出持续性和延续性,建立和完善加强大学生文明素养与实践养成的长效机制,达到预期目标。
二、主要内容
(一)科学人文素养教育。广泛开展科学和人文知识教育及学习活动,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,树立正确的国家观、民族观、历史观、文化观,培养学生胸怀“国之大者”。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知识竞赛活动,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各类科创实践活动,全方位增强学生创新精神、科学研究能力。用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,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,引导学生崇尚科学,提升科学素养,勇于担当,敢于创新。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,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加强政治观、道德观、法治观的教育引导,促进学生养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,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增强科学人文素养。〔牵头部门:教务处、学生工作部(处)、团委〕
(二)安全常识教育。健全覆盖全员,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全过程的安全教育体系。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,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更富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,重点围绕防范火灾、溺水、交通事故、自然灾害、校园欺凌、网络诈骗、网络沉迷和安全生产、禁毒等方面,加强警示教育,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,不断增强安全教育实效。〔牵头部门:保卫部(处)〕
(三)文明礼仪教育。进一步强化文明礼仪知识传播,规范文明礼仪行为,促进学生养成讲文明、知礼仪、重诚信的良好习惯。持续加强学校《校园文明公约》《校园生活“十不”准则》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等文件的学习宣传,发挥学生党员、团学骨干模范带头作用,开展不文明现象教育劝诫,提高学生自律自省能力,